- 注冊時間
- 2015-4-2
- 最后登錄
- 2015-4-10
- 閱讀權限
- 20
- 積分
- 19
- 精華
- 0
- 帖子
- 10
- 積分
- 19
- 帖子
- 10
|
【牡丹園幼教】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段叛逆時期,對于不聽話的孩子,家長很多教育都無法展開,所以也個問題一直都是家長們的心病。其實孩子不聽話有的時候并不只是孩子的問題,家長們都是想著如何讓孩子聽話,卻沒有反思孩子為何會不聽話,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?
下面一起看看過來家長如何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吧!
1、給孩子解釋規則
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,不愿意配合,是因為他不清楚規則,所以要提醒孩子,讓孩子加深了解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在提醒孩子的同時,要注意表情與語調。要用堅定、溫和的方式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。
家長在和孩子解釋規則的時候,一定要避免預先就認定孩子不聽話的想法,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任性。
2、多給孩子找榜樣
有的時候孩子小雖然知道家長的規則,但去不知道怎么做,當孩子不行動或不聽指令時,家長就認為孩子不聽話。所以,家長在給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,一定要教孩子應該怎么做才對。
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找好的榜樣,讓孩子可以理解具體的做法,利用孩子的模仿性來糾正他和引導他,平時多和孩子說:“你看看那個小哥哥,你要向他學習哦。”要將具體的目標告訴孩子,從而慢慢引導改掉不好的行為。
3、表揚孩子好的行為
孩子不聽話,有的時候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,因此,孩子喜歡用對抗,讓大人滿足自己的愿望。家長對孩子這種不良行為,首先一定要冷靜,最好的方法是采取冷處理,暫時讓孩子單獨一個人,直接停止胡鬧。同時家長對于孩子好的表現要給予稱贊或獎勵,讓孩子區別好和壞、容許和禁止。
當孩子不聽話時,可以用贊許的話來轉移他的注意力與行為,孩子在獲得獎勵與贊許時孩子時,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更加具體。
4、嚴肅對待孩子不好的行為
當孩子不聽話時,成人習慣“責罵”或“處罰”,這樣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滲入到行為的處理中,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恐懼,意志受到壓制,這個時候家長說道理是很難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的。
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來一次嚴肅的談話,讓孩子心領神會,這樣會比大聲責罵與處罰,更能啟發孩子的良知,讓孩子思考自已錯誤行為。
5、細心和耐性的糾正和教育
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的原因,大多是由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犯下一些不同類型的錯誤,長期下來,才會造成孩子出來不良的行為。比如,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小,任性、胡鬧、不聽話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,長大就會變得聽話,所以才沒有細心糾正他。而事實上,孩子的行為是屬于長期累積而形成的,這樣下來只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,甚至還會出現叛逆的情形。
孩子的行為是累積而來的,好的行為慢慢累積就會變成好的習慣,反之亦然。行為的養成和教育都是長期性的。所以不聽話的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糾正和教育。家長對孩子不禮貌及不聽話的行為,一定要隨時進行糾正。
6、配合老師共同教育
每個孩子有很強的榮譽心與自尊心,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,特別是在學校里,每個孩子都很在乎學校老師對自己的看法,所以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這種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,來糾正他不好的行為。比如:當孩子晚上不肯按時睡覺,可以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要求,利用下課時間,談一談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,并且稱贊準時睡覺的的孩子,這樣會比家長的千叮萬囑更有效果。
孩子在幼兒園里,當老師發現他有好的行為或者已糾正過的行為時,一定要把贊美的話寫在聯絡手冊上,讓家長回家后再一次稱贊他、肯定他。特別是對于不聽話的孩子,家長更可以利這種方法。
7、不同年齡使用不同方法
每一個孩子,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一樣的心理特點,而且還有屬于自己的氣質,比如:對于動作遲緩的孩子,給機會讓他輕易就達到的成就。對于年齡小的孩子需要示范與引導,對于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則需要激勵與鼓勵。
家長要引導不聽話的孩子聽話,而不要把一個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,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齡、不同個性的需求,在他們的身上找到優點與特性,從而創造孩子可以自覺聽話的方法。
8、暴力對孩子是一種傷害
家庭教育專家認為: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,6、7歲的孩子大腦里會有自己特有的秩序,家長一定要合理的對待孩子非原則性的需求,多給孩子一些尊重,少一些急躁。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成熟,理性和克制只能由大人去完善。如果家長操起棍棒就打,雖然孩子會屈服,但是卻根本沒有解決問題,孩子還是不明白自己錯在哪里。“溝通”如果加上棍棒的話,輕則會給孩子留下一個非常不好的童年回憶,重則會讓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頑固、有暴力傾向的人。
總的來說,對于不聽話的孩子,家長平時一定要多和他相處,加強和孩子的交流。只有先走進孩子的心里,用“愛”和孩子相處,才會改掉孩子的不好行為,讓孩子變聽話。家長要自檢能否做孩子的正面教材?平時多看看學齡前教育專題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