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注冊時間
- 2013-1-26
- 最后登錄
- 2017-11-10
- 閱讀權限
- 20
- 積分
- 30
- 精華
- 0
- 帖子
- 23
- 積分
- 30
- 帖子
- 23
|
“申英還是申美?”
“留美,一年生活費大概多少?可以有大神來分享一下獎學金的申請嗎?”
“留學申請DIY還是找中介?”
“雅 思成績怎么提高到6.5+?”
把劍橋系列反復刷,最貴的鉛筆橡皮套組買了幾套,雅 思也拿到了7把con offer換成full offer,找了家不算黑的中介圖個安心,沒申請上想要的獎學金,但收獲想讀專業TOP級院校的offer,經過周期冗長的申請季,準留學生的體力和意志力都更上一級,不再在各個搜索引擎上問這樣的問題了,緊繃的弦松下來。和朋友聚這兒浪那兒,攢了很多個局。日子過得飛快,在機場跟父母家人離別,不說沒有難過和思念,心里對彼岸生活的向往還是讓眼淚忍住。
等到了美國,才發現原來有這么多事都比曾經的煩惱更讓人無奈、壓抑,間歇性有走不下去的時候,長者的教誨涌上心頭“too naive”。考完雅 思的那種爽感,相信烤鴨們都會有,備考時的日夜奮戰,如今結束之后不再黑白顛倒,卻過上了有點“喪”的生活,不再強制自己定期去圖書館,寫作和口語練習都停滯下來,不在周末去健身去見朋友,每天都成了周末。喪喪地過著溫水煮青蛙的日子,停滯下的不止是學習計劃,也是自己的精神狀態甚至是身體倦怠后的疲憊,更大一輪的低落襲來。
反思其中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出國留學前的度量衡相對更加清晰,有一個個具體可控的目標,而留學之后,漫漫四年似乎再也看不到明顯的節點。一路過關打怪不可怕,一路打怪看不到關口不知道提升技能點才最可怕。很多留學生就是面臨這樣的大敵,在拿到offer之后“一蹶不振”,再也提不起那根弦,覺得踏上美國的土地就已經是一種終極勝利,在四年的溫水煮青蛙過程中磨去了所有棱角,但其實考過雅 思去美國,是漫漫留學路上的第一步,接下來的學術生活/實習/科研等等內容都應該是自主選擇,將要面臨的大大小小的挑戰。
舉例來說,很多留學生出國后傾向于選水課,但如果考慮到之后再深造帶來GPA的壓力,課上課下都得勤奮又積極,按時出勤、提交作業是基礎要求,課堂表現的是否活躍是否可以參與到討論中可都在教授心中有本賬,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也受到“印象分”影響,而且你將認識一個貫穿整個留學生涯的怪物——Presentation。老師的課程安排中,除了要交大大小小的report、assignment、essay外,Presentation一定是標配。由于國內目前的教育還是以應試為主,沒有太多機會讓同學進行presentation的訓練,剛到美帝的留學生面對學術訓練的一環,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把自己想說的關鍵點以合理邏輯表述,無疑是噩夢。
第一次獨自presentation的慌張和窘迫還歷歷在目。Presentation前,在圖書館爆肝查資料、找靈感,準備了很多小卡片,把想講的要點一個個寫上,一遍遍地縷著邏輯順序,說服自己已經準備好。在一堆老外同學和老師面前侃侃而談,講著講著忘了后面要說什么,也得強打精神保持微笑,飛快想出點內容接下去,Q&A的時候一緊張聽不懂提問者的問題,全班都盯著你一個人,一個慌神腦子一片白,總算熬過了發言時間,手心后背全是汗。其實準備雅 思口語的時候,早已經歷過這樣的過程,根據topic去找相關可延伸可講的內容,口語即對話,照著不是自己寫的東西去背書,往往更添緊張情緒,忘詞的情況更為頻發。后來的口語考試中,也吸取到第一回的教訓,花精力自己準備內容,提煉關鍵詞、核心思路,配上合理的手勢,自信的眼神,這些都是考試的加分項,也是每次Pre可以不斷練習、完善的。Pre像一場大型的雅 思口語,強調專業性的topic,更多人在圍觀和評價,更大的空間讓更多人參與到交流之中。能做出好presentation的人,不一定是學術能力最強的,但他是善于溝通和展演觀點的人,是可以自信的在大大小小場合來表達自我的。
再有的挑戰大概是圈子文化,出國前看了那么多過來人的分享“主動社交,別老窩在華人的comfort zone”,真落在自己身上,難保不會成為躲在comfort zone里面目模糊的人。若選擇拾階而上,要做出的努力不再是刷題那么簡單,是對實力和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,好在之前準備雅 思聽力留下底子,雅 思聽力內容顯然貼近生活幫助留學生更快適應海外生活,問路,打電話,記電話號碼人名和地址,新生入學和選課、租房、lecture這些內容都在雅 思聽力中接觸過,各式口音的怪咖也不是沒遇到。倘若在當時準備雅 思考試的過程中,就能盡可能多的去積累英音、美音、澳洲、新西蘭、印度、日本、西歐等過口 音特點,透過對美國文化的了解來認識美國人的思維方式,再此基礎上深入交流,從見面點頭之交變成關系密切的好友,他們懂得尊重你的文化,你理解他們玩笑中的梗,這才是最好的狀態,也是四年留學路上該積累的經驗。
所以反觀之,前期的所有籌備和真正出國后面臨的情況總有聯系,也在潛移默化你的邏輯和處事,考雅 思這件事對我而言,不是考語言那么簡單,是發動火車的第一把鑰匙。求知的渴望與嚴格的自律性,是任何一所大學的標簽都無法給予的,停滯所帶來的焦慮、糾結是抑郁的,人類的一切煩惱也許真的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,而年輕氣盛的時候,總忘了積累要一步一步持續下去,忘了沉淀是個過程,讀書太少想得太多徒增無數個無眠的夜晚。事實上,越是熬過了那段“幾乎要放棄卻堅持下來”的時光,才是真正在獲得成長。我們總把問題交給“長大”去解決,卻忘記了其實是解決了那些問題我們才在長大。 |
|